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剧院新闻

艺评艺研丨中国歌剧舞剧院参演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剧目“一剧一评”专家意见摘录

2023年59日至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在杭州举行。作为我国歌剧领域的国家级艺术盛宴,此次歌剧节共有24部优秀作品参演,中国歌剧舞剧院携经典剧目《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和新创剧目《唱响南泥湾》精彩亮相并均荣获“优秀剧目奖”。期间,组委会组织歌剧界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一剧一评”的方式,对所有演出的剧目开展专题研讨。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三部参演作品赢得专家一致好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为剧目进一步的修改提高指明了方向,为剧院未来新剧目的创排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说到,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民族歌剧艺术传承发展的国家队,承担着重任。此次参演的歌剧《白毛女》《唱响南泥湾》《小二黑结婚》展现出的权威性、综合性、艺术性,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突出。


《音乐周报》原副总编辑陈志音对三部歌剧中的演员表演予以肯定。她说,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演员在台上发挥了“一颗菜”的精神,紧密配合、团结协作,为观众奉上了完美的演出。歌剧《白毛女》的全体演员全情投入,准确地诠释了角色的特质,完美地再现了经典人物形象。观看歌剧《唱响南泥湾》后,陈志音表示看到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年轻一代演员的成长。对于歌剧《小二黑结婚》,她评价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不仅唱得好,更具有全方位塑造人物的能力,将剧中的每个角色都转换为高度艺术化的、具有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韩万斋对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的演出水准表示肯定。他认为,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中,指挥和交响乐团对全剧音乐进行了专业细致的把控和呈现,解决了“音墙”的问题;歌剧《唱响南泥湾》中,混合乐队的演出效果非常好,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打击乐器和乐队之间平衡性、协调性的问题;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合唱和民族乐团协力呈现出“干净”、“纯粹”的声音质感。


通过观看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原总政歌剧团一级编剧冯柏铭称赞中国歌剧舞剧院对经典抱有“敬畏之心”。他认为,正是剧院多年来对作品不断地修改提高、加工打磨,才使得经典历久弥新,不断散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黄奇石在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的研讨会上表示,“一白一黑”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宝贵的艺术财富,今后要继续打磨,让这两部中国歌剧的典范之作持续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他同时也寄语剧院,要始终站在民族歌剧发展的前列,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优质民族歌剧作品。

此次中国歌剧舞剧院携三部作品参演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印象深刻。他说,中国歌剧舞剧院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以一种高度的艺术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歌剧这门艺术在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优秀传统,并以开阔的视野进行歌剧创作,彰显了中华美学精神。

此外,专家学者还分别对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唱响南泥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居其宏和冯柏铭从观众感受角度,共同建议压缩《白毛女》中的对白。陈志音和黄奇石分别提出歌剧《唱响南泥湾》的音乐要强化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作为歌剧《唱响南泥湾》的编剧之一,黄维若深入分析了剧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仲呈祥和黄奇石希望创作者要不断地从民族歌剧的经典作品中吸取养分,从中国传统戏曲中吸收营养,以丰富民族歌剧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田彦带领参演剧目的主创主演参加了“一剧一评”研讨会。田彦副院长表示,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中国歌剧舞剧院以及各位创作者的肯定和勉励。剧院将继续发扬“守正创新”的精神,以培养高素质歌剧人才、传承推广民族歌剧经典为己任,充分发挥国家级文艺院团的使命与担当,为中国的歌剧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艺术头条先后转载了歌剧节组委会精选专家的评语。现摘录如下:

中国音乐剧协会原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王道诚:近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的民族歌剧《白毛女》在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上演,这是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第五次参演中国歌剧节,也为广大歌剧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再次学习的机会。《白毛女》1945年诞生于延安,是贺敬之、马可等一批文艺工作者在学习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后,在秧歌剧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实践和探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这是中国民族歌剧的第一部里程碑作品,在此后的70多年间,歌剧《白毛女》成为中国歌剧百花园中的经典剧目,为中国歌剧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其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并传承至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主旨具有跨时空的永恒性。歌剧《白毛女》的主旨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是 《白毛女》 创作集体的基本叙述基调。“白毛仙姑”的故事在发生之地被当作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间传说,但经由周扬、贺敬之、丁毅、马可等艺术家集体创作后,成为符合解放区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典型范本,从而使该题旨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永恒性。歌剧《白毛女》体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主旨,这一主旨是经由秧歌剧改造成功而累积起来的文化经验和文化底气,也使这一主旨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性和经典性。

二、美学风格符合民族审美。歌剧是全人类共有的艺术样式,但世界各国的歌剧各具特色,《白毛女》之所以能够赢得世界人民群众的欢迎,并奠定了中国歌剧里程碑式的地位,是因为其美学风格符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需求。如,《白毛女》不刻意追求“写实”,而更加重视“写意”的美学追求;如白毛女几代(喜儿)的饰演者,一直将中国传统戏曲虚拟化的舞台动作运用到歌剧表演中,如喜儿的“贴门神”和“洗手”,再如杨白劳的“迈门槛”等众多虚拟动作,凸显中国歌剧的写意特征。

三、故事讲述不落窠臼。《白毛女》之所以成为经典,赢得广大群众的广泛热爱,还因为故事讲述不落窠臼。剧本设置的“翻身”主题和“阶级”立场是通过朴素的大众情怀来加以呈现的。如,剧本安排了赵大叔给喜儿、大春讲述民国十九年(1930 年)发生的红军救济劳苦大众的故事,毫无疑问这是在暗示以后革命的前途和穷苦人的出路。另外,歌剧《白毛女》将地主黄世仁逼死佃农杨白劳的时间设置在大年夜,突出了即被压迫阶级与剥削阶级的对峙和冲突。

总之,歌剧《白毛女》从诞生之日传承至今,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和“回归继承”,始终坚持“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因而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

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 莫凡:在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上,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一部新创民族歌剧《唱响南泥湾》。这是一部构思独特的主旋律作品,讲述了在三五九旅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下,以卞雨晴、吴野寒为代表的延安鲁艺青年学生,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到生活中去,到战斗中去,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完成蜕变成长的故事。

以罗平为代表但三五九旅官兵,启发帮助卞雨晴、吴野寒等文艺青年,让他们在艰苦但劳动中摸到生活的真谛,懂得民族艺术的魅力,真正把自己融入时代和生活,最终找到了文艺创作的方向,完成了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的伟大转变。同时,剧中也展现了艰苦的岁月里,罗平和卞雨晴、艾叶儿和吴野寒的美好爱情。剧中罗平和卞雨晴抒情的咏叹调,表达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艾叶儿中弹牺牲后,她与吴野寒生死两隔,留下了凄美的哀歌。

担任歌剧《唱响南泥湾》的主创人员实力雄厚,整体呈现了很好的歌剧品质,尤其是下半场,艾叶儿的牺牲达到了戏剧的高潮,这唤醒了卞雨晴,激发了吴野寒,作曲家崔炳元为这两个人物都写了咏叹调,非常出彩,旋律流畅,配器丰厚,表情达意,听来催人泪下。还有卞雨晴向艾叶儿学民歌的情节,两人的重唱段落也非常优美。这里要特别提到两位青年演员的出色演唱和表演,那就是扮演艾叶儿的陈沛和扮演吴野寒的郭煜,陈沛的声音清亮透明,她演唱的民歌淳朴自然,塑造的人物朴实可爱。郭煜的声音很漂亮,他是一个很抒情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男高音,塑造的人物正派可信,然而,翻看节目单才发现,他正是在此前演出的《白毛女》中令人憎恶的黄世仁的扮演者!舞台表现反差之大令人意外,可见郭煜成熟的表演和演唱水平。相信这两位优秀歌剧演员未来的表演之路会越走越宽。

《歌剧》杂志主编 游暐之:从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开始,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就成为每届歌剧节必演的保留剧目。此后,连续三届歌剧节上,中国歌剧舞剧院都主动承担起传承这两部经典的艰巨任务。本届歌剧节上,该院不仅完成新创作品的演出,更保证这两部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之作,以高水准的精良制作,展现国家院团在传承演绎中国经典民族歌剧方面的专业风貌。

2023521日晚,歌剧《小二黑结婚》在浙江人民大会堂上演。剧场外降雨降温,剧场内热度却不断攀升。谢幕时,热烈的掌声和欢呼经久不息,长达十几分钟之久,尽显经典魅力。毋攀、蒋宁、高鹏、冯春霞、常通、于飞等艺术家,可谓演什么、像什么、是什么,塑造出的人物真实、生动、鲜活。合唱队、乐队在指挥周君的执棒下,确保经典得以完整、流畅、精准地诠释。

中国歌剧舞剧院已然成为中国民族经典歌剧传承的领军团队。从《小二黑结婚》演出现场观众准确的戏剧情绪反应,就能充分说明中国歌剧舞剧院整体的专业能力和真诚的艺术表现力。

歌剧《小二黑结婚》,可谓常演常新,常看常新!“新”就是艺术的生命力!当年前辈艺术家们对于大众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因此才会创作出文学性、戏剧性、人物性、音乐性完美集合的剧本,才会有让中国人民听着亲切、听着好听、听着动人但又不乏高超技术技巧的音乐。剧本、音乐成功扎实的创作,为二度舞台的呈现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创新的基础。

对经典最好的传承,一是不断演下去。歌剧《小二黑结婚》是当年的一部现实题材的创作,其所关注的并非仅仅只是“婚姻爱情的自由”,其核心的主题是“人民的解放”,这一主题具有永恒性,所以这个作品永远也不会过时;加之作品本身讲述了一个亲民、接地气的戏剧故事,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也是长久的。

二是要更加深入学习研究这部作品。《小二黑结婚》是中国歌剧艺术的一块瑰宝,充分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谛,是一部真正的人民性创作,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挖掘其思想和艺术的价值,在守正创新中,让其不断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歌剧研究会名誉会长 乔佩娟: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坚持扛起中国民族歌剧的大旗,培养了大批的民族歌剧人才,非常值得尊敬。三部歌剧中的年轻演员们充满着才华和智慧,并且勤奋努力。演员们对人物、对音乐、对戏剧情节刻苦钻研的韧劲,对自身表演的高标准、严要求,展现出新一代歌剧演员的精神风貌和艺术品格,已经具备了从前辈手中接过传承中国民族歌剧旗帜的素养。同时,作为未来民族歌剧发展的推动者,年轻演员们肩负着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传承的重担,要不断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和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积极投身到民族歌剧发展事业中去。

供稿:剧目创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