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剧院新闻

谈中国歌剧舞剧院当代舞剧《到那时》的“当代性”

舞剧《到那时》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出品。

作为当代现实题材作品, 舞剧《到那时》的“当代性”特征,是其重要品质,也是该舞剧为什么能够走近人民、打动人心的“密码”。中国歌剧舞剧院与以总编导佟睿睿等组成的主创团队,勇于开创和突破,以“时代为焦点、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在舞剧的内容与形式及整体构成上,呈现出包含时代精神、时代审美气质、时代与人民愿景的当代性表达。从而实现了该作品“舞以载道”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发表在《舞蹈学》第一辑,作者系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青年教师贾静静。现将该文转发如下,与读者共飨。

谈中国歌剧舞剧院当代舞剧《到那时》的“当代性”

文:贾静静

舞剧《到那时》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最新推出的一部当代现实题材力作。该剧聚焦大湾区,讲述了广州黄埔开发区一家两代人创业奋斗的故事。舞剧以独特的艺术表现,体现出在创作理念和作品风格上强烈的当代意识和审美追求,具有显著的当代性特征。



在当代艺术作品的评论中,“当代性”已成为理解作品本体与价值的重要支点和依据。那么何为当代性,舞剧的当代性具体指向哪里呢?“当代艺术的当代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时间性,因为过了这个时间,对于作品的当代性理论就不能自圆其说了” [1] 这是对当代性的研究范围进行的界定,它是指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直至我们生活的当下所创作的作品。但同时,不是所有当代的作品就是具有天然的当代性。王文章指出当代艺术作品的“当代性”价值追求,应该“紧紧把握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的脉搏,关心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以独创性表达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以及深刻的思想、观念揭示,顺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正确表达对时代进取的关注和对这个时代中人的命运的关切。”[2] 他强调的是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所包含的现实性、时代性、独创性以及“正价值”趋向的特征与意义。由此看出,“当代性”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多元含义的概念,是作品背景、作品本体以及审美价值的社会关联性。《当代实验艺术的“当代性”》中强调“对当代性的讨论概括体现在:内容、表现和功能”三个方面”[3]


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解读舞剧《到那时》的当代性,也应从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切入,包括题材、主题、人物、结构等多方面,探索出作品当代性的具体表达。


一、舞剧题材与主题的当代性解读

“当代性”的艺术是“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情节,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真实感觉的表达,是面对现实并对现实发问对艺术”[4] 舞剧在题材与主题方面,能够聚焦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 反映真正中国当代的现实生活,传达出时代精神与当代人“集体”的情感诉求。以一种现实性与时代性凸显出题材和主题的当代性特点。


    舞剧《到那时》紧抓时代命题,聚焦中华民族的当代伟大创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风雨历程,以四个主人公的创业故事与现实生活情感为依托,真实的描绘了那波澜壮阔、艰苦奋斗的四十年时代画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编导以舞剧来表达这一路来之不易的成就。体现出对时代与“人”的关照,传达出对人民英雄的致敬,对国家复兴的感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同时它激发了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鼓舞着人民建设国家的斗志,唤起了人民追求理想的信念。就像《到那时》的题之所指,“到那时”,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民生活实现小康之时;“到那时”,也是“新冠疫情”结束,春暖花开、国泰君安之时。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编导佟睿睿说“《到那时》是持续行进的过去时,也是不断走近的将来时......”正是这种理想和使命的召唤、让人们在前进的路上无限向往、奋力扬帆。对观众及当下人都起到了非常强烈的感召和教育意义。


因此,舞剧《到那时》作为现实题材的作品,用舞蹈的方式致敬改革、歌颂时代和人民,用信念与恒心对未来以无限期许。真正践行了习总书记对文艺创作提出的“四个坚持”的要求“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为中心”。作品以典型化艺术概括的表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的社会现实,用题材和主题的当代性表达,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立言。

二、舞剧结构叙事的当代性解读

作品运用全新的、新颖的表现形式,意味着艺术家不再局限对以往的方式进行模仿,而实现其当代性。舞剧结构形式的创新,是在延续了传统叙事结构本源的基础上进行的突破,以“时代”的发展演进“回旋式”推进,同时结合人物故事情节的顺序发展,构成了一种“双线叠进”的叙事样式,体现出舞剧结构的当代性特征。 


舞剧《到那时》是依照改革开放的进程,从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即将到来开始引入,连接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零零年代以至当下的一序四幕的结构样式进行展开。随着一幕十年时间变化,剧中四个主人公的故事也逐渐铺展开来。时代的线与人物的线由此相依相承。其中特别运用“时代浪潮”在每一幕之间进行变奏式发展,结合人物关键阶段的生命历程进行集中表现。创设了以“时代浪潮”为牵引,贯穿全剧的“回旋体”结构式样,形成每一幕“浪潮来、时代转、然后人事变” 的视像。如将舞剧各部分用字母标示,就会形成:ABCBDBEBFBG的结构样式。“时代浪潮”就是回旋的“B”部分,其意象在一幕幕中,特质区别的发展、相承递进的推进。这种结构形式,一是增强了舞剧的叙事形式感,二是突出了编导想要强化的时代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时代中的都是“弄潮儿”的表达。   


舞剧中将四十年中具有时代标志性的大事件进行了提取整合,按照年代进行结构铺陈,组接串联出改革开放四十年具体的时代样貌。如八十年代的打工潮、创业潮;九十年代的股市潮、留学潮与山村支教;零零年代的新兴科技崛起、回国热潮、汶川地震;以及当下由口罩映射的“新冠疫情”。这些时代标志一方面推动着剧中人物命运的发展,一方面勾勒舞剧时代叙事的具体情节。以此突出舞剧的主角除“人物”外,还应是这奔涌的“时代”。

同时,舞剧一幕十年的人物叙事,对应着改革开放拾级而上的重要节点,考验着编导对情节进行创新巧置的能力。如一幕“时代大潮”涌来之后,集中展现了“一代”主人公的三个人生阶段:不相识的各自创业、月下爱情的萌发与进展、妻儿家庭的形成。前两个阶段为多组大舞段表现,后一个阶段为短小的画面过渡。二幕三幕和四幕同样,以“大潮”为“引子” 然后再进行每一个十年的人物故事叙事。编导有的放矢、轻重缓急、强弱对比,运用“舞段”与“情境”的搭配,以及“复调”式的情节处理,将不同人物的命运阶段提炼组接,使舞剧叙事进程快速推进,但其逻辑紧密、合情合理,因此依然不失真实性。 


由此看出,舞剧《到那时》的结构因“时代大潮”的“回旋”,而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框体,也因一幕十年的大篇幅情节的巧妙恰接,构出层次分明,承接有秩的内部支撑。在结构形式上实现了当代性的表达。

三、舞剧人物形象中的当代性解读

当代性的现实与时代特征要求作品能够根植于社会现实,关照当代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以写实性手法塑造出具有“时代性”的人物形象,表达出当代人的时代气质和精神面貌。在时代语境下书写“个体”,在“个体”的表达中致敬时代,体现了舞剧人物的当代性表达。

舞剧《到那时》聚焦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以“小人物”的命运映射大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剧中以四个主人公: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孩(女友)两代人的创业故事为缩影,展现了他们艰苦奋斗、曲折成长、矛盾冲突和携手共进的历程。编排上着重抓住人物创业的历程、情感关系的发展、人物命运的演进来进行具体刻画。让观众看到了善良、隐忍、对家庭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母亲”;也看到执着于事业无法兼顾家庭,但不会被困难折服的“丈夫/父亲”;同时还有不断在科研中进步、在生活中成熟、并与父亲慢慢和解的“儿子”;以及将大爱献给山村教育、助推男友和其父亲和好的纯真“女孩”。此外,编导有意用母亲和女孩的形象,表达出在时代背景下对女性发展的关照。剧中母亲以家庭为重心,为丈夫、为孩子默默付出,她是“传统”女性的缩影,是那个时代中国万千女性一生甘于付出的典型。而剧中女孩以投身公益事业为追求,为山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了当代“独立女性”的自主意识以及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他(她)们就是一个个立体鲜活的“弄潮儿”,是时代的奔流中可以看到鲜活的、努力绽放小小浪花。


舞剧中的四个主人公,虽是具体的,但也是符号化的。剧中他们没有具体的名字,“奋斗者”就是他们的名字。他们有血有肉,有迷惘,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他们都是平凡的,却又创造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他们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奋斗者,同时也是一代又一代为个人理想、为家国努力的奋斗者,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着这个时代。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也是我们。


因此,舞剧《到那时》在人物塑造中所追求的当代性表达,就是让观众由此及彼,由此刻及任何时刻,实现一种中华民族审美共情的“普世性”,让观众由对舞剧人物的共情,生发出更为深远的感悟。能够照见历史、映射社会及人生,同时又启发着未来。

四、舞剧肢体语言的当代性解读

其一,该舞剧在肢体语言表现上,延续了当代舞不拘一格“一切为我所用”的原则。吸取多舞种语汇之精魂,从作品自身的表意需要出发,在人物情节发展的动作中进行了舞蹈动作表意可能性的突破。舞剧中人物情节叙事动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干净有张力,简明易懂又富有艺术感染力。这不仅源于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优秀舞者们精湛的舞蹈技艺和身体素质,更在于编导在舞剧动作设计上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紧抓动作的真实性、情感性与叙事性,将“生活化动作”融入舞剧情节的表达中,形成舞剧独特的当代表意语言。正如于平在《现代舞、当代舞及其他》中所说的“当代舞的动作语言不从某种历史舞蹈的风格图式出发,而是直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动态;他依循客观生活的动作逻辑,从捕捉当代人的外部动作入手去建构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并进而塑造当代人的形象”[5] 舞剧序幕中“大潮”前的平静“喝茶、读报、赶车、洗衣、拖地等,一幅七十年代的生活模样生动又自然;爱情舞段的“握手示好”“月下倾诉”“追逐嬉闹”“携手相伴”等,将两代人的爱情区别演绎,同时又带着“淳朴、真诚、热烈”的继承感;以及合伙人的“圆桌论战”和失意忏悔;还有母亲的教导、父子的争执、地震营救、女友的劝和等。动作精准贴切、真实细腻,有效的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关系,使舞剧中一幕十年的叙事得到紧密的连接与推进。这种动作表达不会“拐弯抹角”,具有贴合人物、紧扣情节和直抒胸臆的特点。用艺术性的“俗语”,讲当代观众读的懂的故事,实现了舞剧动作的当代性表达。       


其二,动作语言的当代性表达也体现在具有“时代浪潮”意像的群舞中。舞段以象征性动作为核心,从时代特质、生命状态和时代精神中提取典型,运用重复动机和动机发展的编创手段,再结合形象感和意味性的线性调度,共同意象出“时代浪潮”与“时代人像”互融互换的视像。同时也表达出编导对“时代”与“人”关系的哲学性思考。                    

如序幕引出的“八十年代”,改革初起,气象万新。“浪潮”主要以双手同起直臂向前,与单吸腿蹦跳步伐行进配合的动作为核心,以演员直线错落并迂回的推进,形成层层“浪潮”扑面而来、倾泻而下之感。随后,又着重在侧方向横线上做大量重复式迂回,在点与线的强化中,发展动机,形成“浪潮”的广阔无垠和八面来风之感, 一有“时代大潮”初起势不可挡之意。同时,在浪潮中,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激动追赶,有好奇的观望,也有顺势为的奔流。但无论怎样的停顿,都又迅速融进了“浪潮”的推进中。折射出人在时代发展的大势中,无论被动主动、都会被时代“裹挟”。

在二幕“九十年代”,百废待兴、迅猛发展中。“浪潮”动作语言进行了变化发展,只在侧面横向的流动调度中进行。演员不断的从上场口奔向下场口的方向,不再迂回,而是直接流过。以增强的速度、力量与方向感,对应这九十年代的发展特质。同前一幕区别,这里“浪潮”中的“个体”也进行了在幅度与状态上的变化:有人腾跃奋起、有人摔倒再爬起、有人急流快进、也有人慌乱踟蹰,但无人后退,都是依然向前着“浪潮”奔涌的方向,一直追一直赶。我们从意象中不仅看到了不畏艰难和勇立潮头的“浪花”也看到了“迷惘和被动前行的“浪花”。正如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生的急流中,只有奋勇拼搏、不畏艰苦,才能进取和成功。

在第三幕“零零年代”中, 浪潮”群舞从舞台装置的方格中向观众涌来,如同是新兴产业工作者从各个办公大楼里走来一样,画面的流动性减弱、变化相对稳定。动作运用模拟工作、科研的动作,形成了“科技人才”的浪潮,与零零年代科技进步、互联发展以及人才领军的时代特质相对应。

第四幕的“浪潮”群舞满场铺开状分散行走进入,之后,随后又加入两纵对流或多纵分流的设计,时而意象为剧中“儿子”归国的“人潮”背景,时而又转回“发展大潮”依然迅猛的意象中。

舞剧尾声的“浪潮”群舞动作坚韧沉稳,自信、从容,以踏步昂首的姿态面向前方,一点点汇聚而来,然后更加坚定有力的奔腾着、翻涌着、穿流着、澎湃着。恰有一翻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之势。带着中华儿女的意气风发,载着信仰与梦想, 朝着未来的方向,厚积薄发,继续前行在路上。

通过几幕“浪潮”群舞的展现,体现出舞剧动作形式中显著的当代性,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眼前的个人与时代相融共生的生命大潮。还触及感受到那言外之意所关照到的党和国家的“时代大潮”。“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无论何时,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都应发扬传承,才能乘风破浪,到达光明灿烂的“那时”。


五、舞台装置当代性解读


该舞剧在舞台设计方面,呈现出一种现代简约之风,这不是说“现代简约”就代表了当代性,而是透过这种“简约” 的表现,我们感知到了什么样的深层内涵,而这其中的内涵深意正是舞剧当代性的独有表达。舞台上核心的装置主要集中在舞台后区,一是由“5X3”的十五格方框构成的可发光的钢架框体,二是在这个块状钢架框体的后面,一组由对称的三角型黑色钢架搭建的楼梯居于中心。两者结合,构成了“平地起高楼”的视像,它是都市的象征,也是发展进行时的象征。这舞美装置为舞剧中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叙事提供了多变的、可视的、多层次的环境空间。但环境背景的营造只是舞台装置作用的基础,编导显然还有别的意图。这三角形钢架楼梯居于舞台后区中心位置,结合黑色粗壮的线条,在方框钢架中,如同大楼的“龙骨”一般,平衡中透着扎实和稳固,隐喻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就如这大楼的建设一般,最核心的就是要靠这坚实稳固的“龙骨”支撑起来,而这“龙骨”正是一个个鲜活的、奋斗拼搏的人民个体所组成的。再一次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就是英雄”的观念进行了艺术化的阐释。

再看这钢架楼梯高耸向上“直冲云天”,形成一种不断延伸之感。结合剧中多处设计了攀爬楼梯的动作,暗含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无论是国家的复兴,还是个人的发展,都给人以启示和鼓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都要不畏艰险、坚定信念、勇攀高峰。这也正体现出编导佟睿睿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在艺术创作上的责任与担当,以当代性品质铸舞剧之魂,以当代精品力作勇攀艺术高峰。


综上,舞剧《到那时》用作品的丰厚蕴含、直指观众心灵,用震撼的力量和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以现实主义色彩,关注人与时代,以多元多意的舞台呈现突出了作品的面向未来性,即照见历史、鼓舞当下、畅想未来的价值意义,从而实现了舞剧作品当代性的具体构建和艺术表达。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期待如《到那时》一样具有的当代性的舞蹈、舞剧作品不断涌现,为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创作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 孟繁玮、胡立辉. 有关当代性所需要的思考—水中天谈“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J] 美术观察;2012.11

[2] 王文章 艺术当代性评论, [M]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201847-48

[3] 巫鸿. 中国当代实验艺术的“当代性”, [J] 美术;200311):30

[4] 栗宪庭,刘淳。回顾中国前卫艺术, [M] 天涯.  2000年第4

[5]于平. 现代舞、当代舞及其他. 舞蹈杂志. 2002年第12期:11

 

信息来源:剧目创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