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剧院新闻

用诗与音乐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音乐诗剧《大河》开启全国巡演

2022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音乐诗剧《大河》上演,并入选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作品。本剧分为交响乐版”“大剧场版”“巡演版三个版本,充分体现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实力。音乐诗剧《大河》首演之后,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119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中国文艺报道栏目做了深度采访,主持人袁昕星带我们一起探访音乐诗剧《大河》巡演准备情况与各位主创畅聊创作思考,现与读者共飨。


105日,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演的音乐诗剧《大河》交响乐版在北京中山音乐堂首演。该剧以诗人吉狄马加长诗《大河》为文本,由作曲家郭文景作曲、青年指挥家金刚任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演唱、交响乐团和民族乐团演奏,首演后收获了热烈的反响。

音乐诗剧《大河》是一次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崭新创作,以舞台艺术为载体,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用文艺的力量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中国文艺报道主持人:袁昕星


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一经问世就获得文学、音乐、艺术评论界的高度赞誉。巡全国的巡演之旅,他们的准备情况又进行得如何呢?

今天,我们中国文艺报道就带大家深入到中国歌剧舞剧院。


用具有中国意味的东方美学来构建舞台呈现
导演:吴庆东

吉狄马加这首长诗带给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这首诗给我的感觉非常有力量和与众不同,有别于我们通常对黄河的厚重、苦难以及民族的磨难的描写,它让人感觉非常空灵,是形而上的,又是现实的。它把黄河比作女性、一位母亲,她用她的智慧、倔强与坚忍带领我们前进,又用大地般的胸怀包容一切。所以我们创作团队决定以一种不常见的、具有中国意味的东方美学来构建舞台呈现。

为适应巡演各个剧场要求,交响乐版、大剧场版、巡演版的不同?

各个版本也是我们的创作步骤,交响乐版把文学听觉化,大剧场版、巡演版把听觉视觉化。如果说交响乐版是单一表达的话,剧场版就是一种多维度的综合表达。多版本的实现即是我院强大综合能力的体现,也增强了剧目的传播力与生命力。

为增加诗歌的表现力,你们用了哪些方法?

音乐诗剧《大河》的七个乐章,就像七幅油画,在文学深意上进一步呈现出一幅幅中国式的东方美学。用文学、音乐、戏剧、舞蹈、舞美、服装、包括灯光等等综合手段,打破边界,用他们的合力来产生一个新的戏剧样式。


在具体呈现上,我们会找诗歌中的提示点,比如,诗歌中写到“你的手臂之上,生长着金黄的麦子”,我们把这个意向用服装、道具等手段具体呈现,让人能够感受到这种诗意的表达,能落到观众的心中,让观众能够读懂,心里沉甸甸的看到一些东西。



通过写作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当代内容 

作曲:郭文景

音乐诗剧《大河》创造了您最快的创作速度,是怎样做到的?

九十分钟的交响合唱作品,以往总是要写一年到一年半,这次四、五个月就写完了,确实是非常快。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这个诗歌本身,这首诗所包含的丰富意向并充满了诗意,诗意的意象是非常容易激发音乐的。第二就是去青海采风,在黄河源头壮丽的景象非常激发音乐想象。第三就是黄河这条伟大的河流,它所代表的文明,代表的民族,我对它的感情,也是非常容易转化为音乐。

整部交响作品中您的布局谋篇是什么?

二个线索,第一个是空间的线索,第二个是时间的线索。《大河》是一个交响乐作品,是按照国际化的交响乐艺术规律来布局谋篇创作的,同样分为序曲、各乐章、尾声几个板块,用国际化的艺术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声音。

这部作曲当中增加了很多民族乐器与经典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您是怎样考虑的?

《大河》这首诗有一个特点,是在一个比较高的精神层面来写黄河。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黄河代言。加入民族乐器,是通过民族乐器把我们的传统与精神带到交响乐中,也是希望通过我的写作为这些传统民族乐器,注入当代的精神,注入新的内容。当你听见一件民族乐器声音时,你会想到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精细音乐处理呈现中国韵味 

指挥:金刚

这部作品让您感觉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整个作品每一个乐章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古筝、笛、埙,排箫、笙、唢呐这些民族乐器融入到交响乐里并没有让人感觉异样,从交响乐到民乐的过渡也非常自然,融合的非常巧妙。在指挥时,我也会通过精细的音乐处理,将这些中国韵味呈现出来。

《大河》不是将音乐与诗歌简单的拼贴,而是用音乐语言最大可能的诠释诗歌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见解。作品中虽然使用了丰富的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但音乐语言的底色始终是中国的。


国家院团高质量艺术水准的呈现

音乐诗剧《大河》监制、声乐指导:田彦

是怎样呈现音乐诗剧艺术形式的?

用音乐诗剧这四个字。首先音乐肯定放在第一位,一定是要好听、有旋律,是老百姓爱听喜欢听的,也就是音乐风格的人民性与民族性,同时作为大型交响合唱作品,他又是具有国际性的。第二,要有不同的艺术形式,比如在第六乐章,采用竖琴与排箫合作,这样中西乐器的合作不但好听,也体现一种更深的寓意,东西交融文明互鉴,黄蓝交汇生命共同体的美丽生态画卷。第三,就是精益求精的国家院团高质量艺术水准。还是说排箫与竖琴这二位演员,在台下经过大量练习,手和嘴唇已经都磨破、流血,他们能够在下面这么用功练习,一定是热爱这个作品,我相信观众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真情。所以台上的演出,既能展现出我们这个演出团队的技术性,又有作品的旋律性,使中西乐器的对话有机的结合,表现出国家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与匠心,用精湛的艺术水准体现我们的艺术精品。

 


黄河是我们永远书写不尽的生命主题

长诗作者:吉狄马加

您写《大河》的考虑与看到二度创作的呈现感想是什么?

我想写黄河是我由来已久的想法,因为我在青藏高原工作过九年,也走过很多地方,长江黄河这两条伟大的河流,实际上也是养育我们中华文明的伟大河流,所以这首诗我是希望它既是形而上的,也是形而下的,能很抽象的表达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史、心灵史。另外又能使这首诗和我们这几千年的文明、中华民族走过的峥嵘岁月息息相关、紧密结合在一起。

看到《大河》在舞台上的二度艺术创作呈现,整体上还是满意的。尤其是音乐部分,音乐家没有把它纯粹地停留在空中,我认为它是落地了,反映出音乐家高超水平与对民族音乐语言掌握的深厚底蕴。

希望观众在看的时候,在欣赏这样一个音乐诗剧的时候,能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的历史,无论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他都是漫长的,浩瀚博大的,悠久的。

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象征华夏民族气节的英雄河,音乐诗剧《大河》把民族的精神与梦想融入其中。别具一格的戏剧构思,一气呵成的激情旋律,是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对民族美学的新探索,也是积极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新实践。希望更多的观众在大河中听见黄河奔腾的声音,听见中国的声音,也希望黄河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经久不息的回响。

转载自: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中国文艺报道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