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剧院新闻

音乐诗剧《大河》构建具有中国审美意象的东方美学

2022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音乐诗剧《大河》上演,并入选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作品。本剧分为交响乐版”“大剧场版”“巡演版三个版本,充分体现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实力。音乐诗剧《大河》首演之后,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1110日,中国歌剧舞剧院、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宣布音乐诗剧《大河》全球巡演正式开启,《大河》将从黄河出发,与世界河流相会、相融、共鉴,努力讲好传播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该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学术指导单位,长诗作者吉狄马加,作曲郭文景;中国歌剧舞剧院选派导演吴庆东,戏剧构作尹相涛,声乐指导田彦,灯光舞美总设计任冬生,服装设计阳东霖,多媒体设计杨东亮,造型设计孙艾娜等参与组成创作团队。剧院青年指挥家金刚执棒,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交响乐团、舞剧团、民族乐团、舞美工作部倾情演出。本剧筹备近二年之久,从项目启动,到黄河源头采风;从交响音乐会版到大剧场版成功上演,各位主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现分享部分主创老师的创作思考与读者共飨: 

用黄河精神创作《大河》

——音乐诗剧《大河》总导演

文:吴庆东

吴庆东

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曾就读于香港演艺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及北京电影学院。主要执导作品有:歌剧《号角》(2016版);舞剧《恰同学少年》;歌舞剧《清明上河图》;舞蹈诗《九州花儿美》;歌舞晚会《四季情韵》;大型文旅实景演出《寻梦桑源》、《井冈山》、《东京梦华》、《千寻宁夏》、《梦回庐陵》;中韩文化年开幕式文艺演出、联合国世界经合组织中国年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等。04年执导歌舞剧《清明上河图》获开封市委市政府颁发"开封市荣誉市民"光荣称号。

古往今来,诗咏黄河的作品很多,诗人吉狄马加先生的长诗《大河》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以往我们读到的,且司空见惯的赞美黄河的诗歌气质。诗人用虔诚的词语描写着这条大河的庄严和伟大:她带着使命来到人间哺育万物,赋予中华民族生存的智慧,抵抗的勇气,光明的向往……

2021年夏天,在地球屋脊之上,天宇苍穹之下,凝固了的碧蓝之间,手捧着长诗《大河》,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开始了音乐诗剧《大河》漫长且艰辛的创作之路。



在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大力组建下,在诗人吉狄马加先生的支持鼓励下,音乐诗剧《大河》拥有一个非常和谐且富有创意的主创团队。作为总导演,从与戏剧构作尹相涛先生的沟通创意开始,到与作曲、声乐指导、舞美、灯光、舞蹈编导、服装、化妆造型、道具、多媒体等多各个部门的合作都非常融洽。

或许,正是长诗《大河》的精神内涵使然,让所有创作者都有一种强烈的文化、情感和精神共鸣,从而激发出内心的一种使命感,每一位创作者都忘我地在为这部音乐诗剧默默付出着。

音乐诗剧《大河》采用两条主线并置的结构方式,一条主线是空间的:从黄河源头青藏高原自西向东奔向大海。一条主线是时间的:这个民族从远古走到现在,走向未来。以长诗的内容为解构基础,划分为序曲、《水之源》、《春之孕》、《和之邦》、《天之籁》、《海之问》、尾声七个部分,五个乐章。



七个部分,以七幅画的视觉意象,构建极致且具有中国审美意象的东方美学,在舞台美术的呈现上“含有不尽之意见于景外”的视觉追求。音乐诗剧以简约并富有戏剧性和当代质感的舞美装置,与充满变化、层次感的光影相结合,将诗中的意象具象表达并为音乐中的情感,赋予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同时,我们尝试把乐队和声乐演员、舞蹈演员从固有的舞台位置和程式化的表演中解放出来,充分与舞美、服装及道具相融合,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的概念,构建诗、剧、音乐和观众之间内在和谐的关系,完成极富意味的戏剧表达。在服装的设计上,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现当代的服装设计语汇,与舞台整体视觉融合呼应,最终,寻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东方美学。



音乐诗剧《大河》的创作,期待通过对这首长诗的舞台艺术呈现,和观众们一起回溯黄河的历史,弘扬黄河的精神,从多元视角探索黄河文化的新时代意义,形成历史与当代的对话,艺术创作与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交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音乐诗剧《大河》正是这样的一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的舞台艺术作品,她是一部新时代颂歌,是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奏响的奋进乐章。她讲述着黄河故事,传承着黄河文明,发展着黄河精神,用故事贯穿历史与当代,自然与人文,精神与现实。

在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下,我们全心投入,忘情创作,只愿不负诗人、不负诗作、不负使命、不负伟大的新时代!


让诗歌找到声音

——音乐诗剧《大河》戏剧构作侧记

文:尹相涛


尹相涛

青年词曲作家、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15年担任歌舞剧《思源》编剧(合作)、作曲、作词;2016年创作歌曲《多想对你说》登陆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荣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8年担任编剧的民族歌剧《太白雪》成功首演,荣获陕西省第七届校园艺术节编剧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歌剧、歌舞剧类优秀剧本奖。2021年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交响组歌《蓝天礼赞》文学统筹,并创作歌曲《蓝天唱响》、《党徽伴我一起飞》。


有幸受中国歌剧舞剧院之邀,担任音乐诗剧《大河》的戏剧构作,是一项艰难而富有挑战的任务,如趟大河,如履薄冰。

戏剧构作,要为作曲家和导演在诗歌与音乐、舞台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寻找一条纽带,把形而上的诗作具象化,把文学母体的精神、哲思与美学高度凝练进而戏剧化、舞台化。

吟哦浩浩长诗,如何将长诗《大河》解构,划分合理的戏剧结构,以准确的舞台意象和戏剧线索,让这条“大河”在时间与空间里滔滔奔流,编织经纬?

通向音乐诗剧之门的钥匙,就藏在诗人的诗作里。


打开诗人吉狄马加厚厚的诗集《火焰上的辩词》,手捧长诗《大河》,一遍遍虔诚地大声诵读。每一个字就像一滴水,每一行诗句就像一条溪流。渐渐地,溪流聚成了海子,海子汇成了大河。那从雪域之巅从巴颜喀拉东流而来的大河之水,连同所有黄河两岸的故事,激荡起我灵感的浪花。

我想起拥着麦田蜿蜒入海的村边小河,高高长长的海堤,父亲的渔船,在耳畔风响的海螺,还有我少年时在大海上随波起伏的渔人时光。仿佛,我此前所有的生命经验和艺术历练,只为等待这部音乐诗剧,等待大河的第一滴水,天籁的第一个音符。

于是,有了海螺、纤夫、长城、大河之母等诸多舞台意象,有了序曲、《水之源》、《春之孕》、《和之邦》、《天之籁》、《海之问》、尾声,五个乐章、七个部分,完整的戏剧结构,以及许多闪动着灵感之光的舞台创意。


创作音乐诗剧《大河》,我们心中有一个期望,期望去创造一部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让她呈现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史诗,汇流成一部舞台艺术的精心巨作。在《大河》里,有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文化和情感基因,有这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从不会被遗忘,只是在等待被唤醒。

音乐诗剧《大河》以文学原作为母体,以音乐为主体,以戏剧、演唱、舞蹈、多媒体等艺术手段为载体,努力构建出一种中国式的舞台美学。诗歌需要声音,诗歌寻找声音。音乐诗剧《大河》让诗歌找到了声音,可听可见,是乐章,是画卷。



我期待,音乐诗剧《大河》将会成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一部优秀的舞台作品。


信息来源:剧目创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