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舞剧《昭君出塞》剧组走进呼和浩特聆听那首久远的出塞曲|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王昭君自请嫁与其为妻。此后胡汉以长城为界,互不侵犯,边境安宁60余年。”





我院舞剧《昭君》剧组编剧于平、总导演孔德辛、作曲张渠、视觉总监任冬生、服装设计阳东霖、主要演员唐诗逸,在舞剧团团长许宁、演出中心主任李兰的带队下赴内蒙古呼和浩特采风。一路走过青冢、内蒙古博物院等地,在沿途采风创作的同时也和呼和浩特市领导及研究昭君文化的专家们进行交流座谈。艺术家们在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的同时用心去感受和体悟历史,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在采风创作中得到升华。

习总书记说过:“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将人民的伟大实践和火热生活变成作品中的生动情节和感人形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形成内容形式更接地气、思想文化品质更加饱满、时代气息更加浓郁的文艺作品。”王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自愿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的匈奴,肩负起朝廷交给她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关系的重大政治使命。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她的形象是光辉的。舞剧《昭君》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女子,体现昭君出塞这个历史事件给予汉匈两族留下深远的影响,以及她身上“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民族大义。

作为文艺工作者,要一直坚持“走进自然,表现人民”的创作方式。应该经常走入生活,走进人民,回到艺术创作的本体,在天然纯朴的元素中升华自己。艺术的灵感不是苦思冥想,不能闭门造车,真正的灵感就要去生活中寻找。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观念。在创作舞剧《昭君》的过程中我们会遵循正确的历史文化,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审美。大力弘扬昭君的博大胸怀以及以昭君为代表的“和”文化。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我院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学习传承此次采风当地优秀民族文化元素,充分发挥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的实力和影响力,打造出符合地方特色、演的起、演的住、可传承的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繁荣民族文化事业付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总导演孔德辛:我走近你,仰望你,感受你曾经的一路风景。


作曲张渠:艺术源于生活,采风让我们走进生活。



服装设计阳东霖:采风一行对昭君文化和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舞美设计任冬生:这次涤荡心灵的旅程中汲取的营养将成为日后创作的源泉。



主要演员唐诗逸:在重走出塞之路的背后,是对我灵魂深处的又一次洗礼。